建校时间:1915年
关注:6565人
立即报名遵义四中,筹建于1913年(民国二年),兴办于1915年,最早是由遵义县县长周荣寿筹办的遵义县女子师范,由于军阀混乱而暂停。1914年,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朱季瑜先生从北京女师大辞职,回到遵义办教育。作为贵州最早的女子中等学校之一的遵义县立女子师范学校,在朱先生的带领下,抱定“剔除封建、引进科学、弘扬民主”的宗旨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。女子师范学校的办学,从深闺到学校,从家事到国事,从“女诫”到“当今学术”,从“周官六礼”到“文明结婚”,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,在贵州教育史上开了妇女受中等教育之先河。后扩大规模和改革教育模式,先后经历了遵义县女子初级中学(1915—1938)、遵义县立中学校(1938—1944)、遵义县立初级中学(1944—1949)等时期。这期间,社会动荡不安、政治风云变幻,但办学的思想与文化却坚定地传承了下来。
1944年初,贵州省政府决定在遵义设立省立遵义高级中学,到1947年,省高学生毕业成绩全省最优,全省前10名中有3名是省高学生,85%的省高学生考入大学。这就是享誉贵州教育的“骆驼班”。“任重道远,坚持前行”的“骆驼精神”再一次影响了贵州教育。
1952年9月,经历了几次分并后,正式命名为遵义四中。1953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重点中学,1996年成为独立高中,2003年成为贵州省二类示范高中。这段时期,遵义四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得到了升华,“开放式办学、立体化育人”成为核心办学思想。在核心办学思想的引领下,办学成绩突出,成为遵义市教育的龙头。“全人教育”获得的经验与智慧为遵义四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2012年,遵义市委市政府投入7.5亿元巨资打造高品质、高规格、现代化的遵义四中新蒲校区,为遵义四中的腾飞创造了更加坚实的基础。
百年四中,兴学图强,文化厚重,精英辈出。可谓是“百年兴学成绩斐然,规范办学堪称示范,文化卓越特色凸显,内涵发展独领风骚”。
2012年1月,在经过反复讨论和缜密准备后,遵义市委市政府大手笔书写遵义教育新篇章,投资7.5亿元建设四中新校区。
遵义四中新校区占地面积262亩(含后增修运动场35亩),174492m2,生均校园占地面积达39.4m2,校舍建筑面积130290.31m2,生均建筑面积达29.45m2。遵义四中新校区将自已的历史文化、教育思想等多重元素融入了校门、广场、教学楼、办公大楼、图书馆、实验大楼、国际交流中心、文化艺术中心、体育运动中心、生活服务中心、文化长廊、雕刻与绿化等景观和建筑中,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,成为新时期学校建设的一个典范。学校建筑,色彩淡雅,含宁静致远之旨;建构科学,功能齐全,彰显人文大气,艺术演绎。“四气和,五味具”,整个建筑充满了山水灵气、科学大气、文化真气和艺术雅气。学校既在城中又在城外,青山环抱、湿地依偎、三潭静影,既有山的沉稳仁厚,又有水的灵性温婉;建筑风格独特,融入黔北民居文化元素,个性突出、大景大观、细节小观、花草树木、亭台楼阁、相得益彰、浑然一体,既体现了巍然挺立的浩然正气,又蕴含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气息;教学管理中心、科技文化中心、生活服务中心、文化艺术中心、体育运动中心、对外交流中心,六大中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;三铭池、三敬亭、六尚楼、六贤居融入了遵义四中独特的文化元素,处处都在讲述过去和描绘未来。十二“放眼石”雕刻世界12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学校精神,引导学生放眼世界,开阔胸襟;“情怀石”告诫学生做人落到细节处,培养百姓情怀;“引凤屋”,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。所有的人文景观都做到随性灵动,闲静优雅,让师生“行走在故事里,栖居在诗意里,成长在感动里”。一个充满诗意化(雅)、人性化(谐)、特色化(特)、灵动性(活)和生态性(绿)的“四气和,五味具”的文化校园基本形成。
备案号:蜀ICP备17044408号-1
Copyright © 成都丰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